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投標應用實踐 ——以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為例
編者按: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借助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和營銷類物資輔助工具,在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上形成業務全線上、數據不落地、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模式。本文以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為例,重點介紹公司在構建多系統互聯互通、在線結構化投標方案、開發應用輔助工具集方面進行的實踐,為電子化招標投標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電能表是用來測量電能的儀表,根據其工作環境、工作原理、使用用途及準確度等級等多種分類方法有多種不同分類。隨著電能表技術標準的迭代升級,當前工業用戶和居民用戶家中常見的新一代智能電能表,除完成傳統的計量功能外,還增加了非計量的相關功能,并通過應用模塊的拓展,成為電力物聯網最核心的設備之一。
智能電能表作為國家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質量優劣關乎千家萬戶。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對電能表質量把控流程,從產品出廠開始,涵蓋招標前、供貨前、到貨后、運行中直至退出運行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包括出廠檢驗、招標前全性能試驗、供貨前樣品比對、到貨后的抽樣驗收及全檢驗收、以及運行過程中的定期抽檢及故障分析等流程。
從2009年起,國家電網將電能表納入總部一級集中采購目錄,試點開展集中規模招標采購。多年來,始終將采購質量放在首位,通過規?;?、批次化的采購形式,遴選出品質過硬、價格合理的產品,確保采購設備“選好選優”,為電力市場改革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一
智能電能表采購全流程電子化總體流程
借助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以下簡稱ECP2.0系統)和營銷類物資輔助工具,當前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已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從項目準備、發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全流程均在線完成(見圖1)。
通過以上各環節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投標,能夠減少采購過程人為干預,提升客觀量化評審比例,確保采購設備質量。
二
智能電能表采購全流程電子化主要舉措
除常規電子化招標采購流程外,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全流程有以下舉措。
1.引入多維度評價數據,構建多系統互聯互通
全流程、多維度的評價數據,覆蓋智能電能表全生命周期,從招標前貫穿至運行環節,并實現多年運行結果的歷史追溯。在招標采購的評價環節,除對投標人資格條件進行評審外,引入各類不同電能表、不同投標人的情況,貫通全生命周期評價體系通道,用客觀指標和運行數據實現對投標人的精準立體化評價。
智能電能表招標采購在技術評分標準中,引入質量控制和運行績效數據。其中,質量控制部分,對投標人的全性能指標、產品運行可靠性、元器件抽檢情況進行評審。全性能指標主要指不同電能表的全性能檢測結果。產品運行可靠性是對已供貨產品在批次抽檢、到貨驗收及運行故障率的情況進行評審,為電能表投入運行環節的關鍵指標。運行績效部分,對投標人歷史的運行績效進行評審。
各種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評價結果,由各層級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依照規章制度按分工完成,分別存儲于各自不同的數據系統。以往各類型評價數據均采用線下方式流轉提供給評標專家使用。由于評價數據類型多、流轉方式不統一,降低了專家的評審效率。
通過電子化招標采購,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打破原有部分數據線下流通方式,貫通不同數據存儲平臺。通過建立不同系統間的數據接口,改變原有數據流轉方式,打通多平臺數據壁壘,實現全部評審參考數據在線流轉,在ECP2.0系統統一應用。
2.投標方案在線結構化生成、響應、流轉
投標方案是智能電能表投標文件中重要的響應部分。智能電能表投標方案主要由包號加上響應的全性能報告編號組合而成。原有做法為:原始的投標方案響應格式由采購專責進行維護,并將格式嵌入招標文件中。投標人填寫響應內容后以附件形式上傳,評標專家在評標現場將多份文件下載,整理格式后進行評審。
原有的響應格式采用人工方式手動維護,每次發布招標文件前需要采購專責反復核對,對專責制作模板的準確性要求很高。由于模板是嵌入招標文件中的附件格式,投標人在響應后會出現格式不統一、甚至文件損壞無法打開的情況,不利于投標人準確高效地進行響應。評標專家需要按文件逐份下載,并按導入后續評審工具的格式進行整理,增加專家機械工作量。
為提升正確性,減少投標人的投標失誤,提高專家工作效率,利用ECP2.0系統和投標輔助工具,投標方案實現在線自動生成、響應、流轉模式。ECP2.0系統在發布招標文件環節的同時,在后臺抓取包層面的基礎信息,自動生成結構化投標方案模板。投標人在獲取文件后,可在投標輔助工具中打開投標方案模板,在線結構化響應與整體上傳。開標解密后,結構化的投標方案數據與其他類型的投標文件同步解密,解密后直接流轉至輔助評審工具中供專家評審使用。
3.開發應用輔助工具集,智能開展分包與評審
除借助ECP2.0系統外,智能電能表在招標采購多環節創新開發應用輔助工具,輔助完成分包操作與客觀項評審。
在分包環節,借助輔助分包工具,精準解析當批上報計劃,結合歷史采購模型,科學合理制定標包結構,確保招標分包策略精準、高效,降低原有線下手動分包操作的易錯性,提高分包效率和準確性。
在智能電能表商務、技術評審項中,客觀項評審均已超過80%,客觀項評審主要依托輔助評審工具完成。
對于結構化投標方案,以及其他系統流轉過來的客觀數據,在完成文件解密后同步,連同項目基礎數據自動導入輔助評審工具。通過可配置的計算邏輯,由工具完成對以上數據的得分計算,得分自動回傳至評分環節。
對于投標文件中其他客觀評審項,采用系統與工具相結合的評審方式。依據資質業績條件及評審規則,在輔助評審工具中模塊化配置初評及詳評的比對邏輯。專家使用輔助評審工具,只需對本次項目的基礎客觀數據進行確認,無需專家針對每一項進行手動打分?;A數據結合已配置的評審規則,自動開展初評、詳評,實現否決及詳評客觀項自動回傳至評標系統。
三
智能電能表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優勢
1.打通業務斷點,減少人為干預
多平臺貫通助力全面提升基礎參考數據質量。智能電能表評審使用的參考數據來源較多,線下流轉方式會帶來被修改、非最終數據等一系列風險。且由于保密性和實效性的要求,許多數據需在開標后第一時間提供給評標環節使用,線下流轉方式存在業務斷點,降低數據流轉時效性。
通過系統互聯互通,基礎數據可直接流轉至評標環節,且各環節流轉角色明確,減少人為干預,避免不當失誤,形成可追溯、規范化的電子化評審體系,實現數據合理高效應用。
2.智能科技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分包工具與輔助評標工具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采購專責手動分包,評標專家手動打分的工作模式。輔助工具除完成易錯、重復的工作外,還能快速完成大量人工無法完成的計算任務。輔助工具的應用提高招標采購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采購管理精益化、智能化水平。
3.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投標失誤
以往投標人在投標階段編制投標方案時,需要對照招標文件中規定格式逐行手工填寫,人為錯誤時常發生。結構化投標方案的應用,從根本上避免了投標人在投標階段編制投標方案帶來的不必要失誤,大幅度減少了投標人制作投標方案的工作量,提升投標人填寫投標方案的便利性與體驗感,助力順利投標,優化營商環境。
四
結語
智能電能表全流程電子化招標采購,充分發揮電子招標投標優勢,形成招標采購業務全線上、數據不落地、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全流程電子化實現多系統互聯互通,保障全流程數據可追溯,助力招標采購進一步公開透明,推動電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電力客戶服務能力和水平,優化電力營商環境。
作者:王一喬
作者單位:國網物資有限公司
來源:《招標采購管理》2022年第12期